工艺技术简述
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,将污水、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,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,主要利用土壤、人工介质、植物、微生物的物理、化学、生物三重协同作用,对污水、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。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、滞留、过滤、氧化还原、沉淀、微生物分解、转化、植物遮蔽、残留物积累、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。
人工湿地类型主要包括表面流人工湿地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、垂直流人工湿地(上行、下行)三种类型。
三种类型人工湿地比较
类型 | 结构特征 | 植物类型 | 填料类型 | 复氧速率(g/m2.d) | 设计负荷(g/m2.d) |
表面流人工湿地 | 结构与自然湿地相似,污水在填料表面流动,一般连续运行;填料内大部分区域属于厌氧状态 | 浮水植物(浮萍等)、沉水植物(金鱼藻、苦草、黑藻等)、挺水植物(美人蕉、再力花、黄菖蒲等) | 砾石、卵石、碎石、陶粒、火山岩、石英砂、钢渣、高炉矿渣等 | 1.47 | BOD5=1.5~5 NH4+-N=1.5~2 |
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| 污水在填料表面下水平流过系统,一般连续运行;复氧能力较差,大部分床体处于缺氧和厌氧状态 | 挺水植物(美人蕉、再力花、黄菖蒲等) | 砾石、卵石、碎石、陶粒、火山岩、石英砂、钢渣、高炉矿渣等 | 6.3 | BOD5=8~12 NH4+-N=2~2.8 |
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| 污水在填料表面下垂直流过系统,一般间歇运行;床体处于不饱和状态,复氧能力强,大部分床体处于好氧状态 | 挺水植物(美人蕉、再力花、黄菖蒲等) | 砾石、卵石、碎石、陶粒、火山岩、石英砂、钢渣、高炉矿渣等 | 50~90 | BOD5=8~12 NH4+-N=2.6~3.4 |
人工湿地工艺类型及特点
指标 |
| |||
表面流人工湿地 |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| 上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| 下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| |
水流方式 | 表面漫流 | 水平潜流 | 上行垂直流 | 下行垂直流 |
水力与污染物消减负荷 | 低 | 较高 | 高 | 高 |
占地面积 | 大 | 一般 | 较小 | 较小 |
有机物去除能力 | 一般 | 强 | 强 | 强 |
硝化能力 | 较强 | 较强 | 一般 | 强 |
反硝化能力 | 弱 | 强 | 较强 | 一般 |
除磷能力 | 一般 | 较强 | 较强 | 较强 |
堵塞情况 | 不易堵塞 | 有轻微堵塞 | 易堵塞 | 易堵塞 |
季节气候影响 | 大 | 一般 | 一般 | 一般 |
工程建设费用 | 低 | 较高 | 高 | 高 |
构造与管理 | 简单 | 一般 | 复杂 | 复杂 |